工程碳足跡 Construction Carbon Footprint
水利工程碳預算管理方法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水利工程減碳作業參考指引(規劃設計篇)

水利署於 111年 2 月依工程生命週期執行階段率先頒訂「水利工程減碳作業參考指引(規劃設計篇)」,系統性推動工程減碳(Carbon Reduction)。

首創「碳預算管理」方法,透過數據分析、自動程式輔助及工程碳排量審查流程,實質掌理國內水利工程自預算提報與設計階段即依年度減碳量化目標,檢討核定碳排量上限,使工程設計過程可滾動檢討減碳效益,有效鼓動第一線工程人員整合納入低碳工法、減碳設計、綠色經費、減碳施工等具體減碳策略與思維。

水利工程減碳作業目標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水利工程減碳作業參考指引(規劃設計篇)

水利署盤點近三年(108年~110年) 工程年平均總碳排(河海工程、水資源小型工程、水資源大型報院計畫工程), 並以此為基準,訂定逐年減碳目標。

河海工程
水資源小型工程
水資源大型報院計畫工程
「碳預算管理」方法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水利工程減碳作業參考指引(規劃設計篇)

河海工程類可分為:河海工程、防汛備料工程、水資源非專案工程、疏濬工程等類別

透過可拆解率(程式擷取計算碳量之項目經費 / 預算經費)之指標設定與控制,線性迴歸單位經費下之碳排量

碳排量估算方式與流程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水利工程減碳作業參考指引(規劃設計篇)

利用Excel VBA功能以工程項目編碼參照,統一率定各項目碳排量。

由PCCES匯入計算碳排量,並進行後台數據統計計算。

減碳策略及目標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水利工程減碳作業參考指引(規劃設計篇)
  • 對於水利工程減碳策略亦因地制宜施以具體方針,可歸以綠色材料、綠色能源、綠色工法、綠色環境等面向。
  • 實質內容除積極導入再生材料、減廢、營建自動化、生態、節能、固碳、耐久等多元措施與概念外,推動過程中更擬具「水利工程減碳簡易檢核表」供各執行單位於規劃設計階段檢視依循。
  • 水利署於推動政策上更以各所屬機關為單位,管控綠色經費之設計容量應占發包經費 5% 以上。
  • 設定之檢核目標年如下:(1) 2022 年減少 20%,(2) 2023 年減少 30%,(3) 2030 年減少 40%,(4) 2050 年減少 50%,並搭配轄管土地植樹固碳等措施之推動,已達成2050年碳中和為目標。
  • 於水利工程設計時即因地制宜使用自然材料,並詳細評估營建材料的使用量,充分降低對於環境衝擊,及減少工程廢棄物產生,而實質作為如廣泛應用回包式加勁工法、地工沙腸袋工法、石籠工法及搭配
    現地土石或取自工區河床自然石材之砌石工法等。
  • 同時拆除既有構造物之混凝土亦可運至堤前進行坡腳保護,創造表面之天然綠化植生面積並有效減少混凝土用量。
  • 另對於水利工程常見之土方工作,則以土方挖填平衡方式設計或透過公共工程土石交換,降低土方 開挖量或棄土量,並減少土方運入或外運,減少載運所衍生之汙染與能源消耗。
  • 至於施工階段除建議透過 工程管理手段,對妥善規劃營建材料之供應、動線及配置,提升裝卸效率外,對於施工方式亦鼓勵採用自動化、標準化作業,如使用系統模板或導入預鑄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