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14 Jan 2022
電子報
本期精選 - 疫情後的韌性水城市

E-mail : sales@goldjoint.com.tw TEL : 04-2659-5926#3218 廖小姐

本期精選

疫情後的韌性水城市

民眾減少出門頻率後,自然環境得到喘息

疫情肆虐的現今,人群開始減少外出,對民生、經濟、飲食、休閒…多方面都有巨大衝擊,在各項產業發展腳步暫緩或停滯不前下,自然生態卻因此得到一絲喘息機會。

人們漸漸發現,只是短短的幾星期不出戶,過往灰矇矇的天空,如今卻能遠眺山景;原本混濁不堪的河流,可以肉眼清晰看見小魚悠遊,是否這才是大自然的原貌?大眾開始反思人們與自然的關係。

自然環境議題逐漸受到重視以今年(2021)為例,「氣候調適峰會 Climate Adaptation Summit」所提出的(1000 Cities Adapt Now)計畫;Carlos Moreno所提出的15分鐘城市(15-minute city),各國紛紛投入疫情復甦行列,重新評估人類與自然如何和諧共生。臺灣部份推動『防災社區』、『韌性水城市』也行之有年。

預鑄產品組裝快速,可有效減少戶外工作時間

提到『韌性水城市』便要從由經濟部水利署提出的「韌性水城市評估參考手冊」說起,其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可區分為四個領域,組織韌性(治理)、社會韌性(人民與環境)、基礎設施韌性(防護與維生)、經濟韌性(財政能力),將不同領域進行分析,以達健全城市水韌性之效。

工程領域可參考基礎設施韌性章節,評估指標如:高風險減災基礎設施規劃與準備,有無滯洪池評估及規劃、檢討綠帶及滯洪池面積、有無帶入藍色、綠色基礎建設考量(低衝擊開發、透水鋪面設計、生態工法、親水環境設計…),細究可發現,著重得不外乎是平時規劃設計需要考量耐災能力、檢討災後回復、安置能力及使用綠色工法。

使用透水鋪面有效疏導降雨,解決積水問題

鋪築人行道、自行車道可使用具透水性的磚品,底層鋪設碎石級配,創造透水地表,磚品四周則以水泥砂漿黏著路緣石防止磚體位移。AC路面可採用透水瀝青,其孔隙較大的特點提供水體下滲空間,降低地表逕流情形,減少積水導致使用安全疑慮及民生財產毀損。前幾期電子報有提到如何鋪設透水鋪面又無崎嶇不平問題的竅門,提供您參考(公園裡的小秘密 PART I:https://www.gold-joint.com/newsdetail_tw.php?id=3426)

設置生物廊道,降低動物通行意外發生,也保障行車安全

於生物遷徙路徑上建構通道,搭配天然素材塑造仿天然環境,設置生物廊道促使生物與車輛分道,降低路殺機率。於設計時除了通道結構安全無虞外,應依現地出沒物種,挑選其食用植物或友善植生種植於周邊,降低因環境改變產生的生物警戒,誘導其通過設計路徑,建構時也應盡量減少現地擾動,創造友善生物的環境外,也可減少因動物引起的民生安全問題。

建構親水空間,兼具休憩及調節微氣候功能

設計多孔隙空間供動、植物繁衍棲息,創造多樣生態空間,平時能供民眾休憩活動、親近自然,適當的水氣也能調節微氣候,減少硬體設施帶來的氣溫上升,降雨期間亦能做為疏洪空間,有效疏導雨水,減少地表逕流以維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於北部士林官邸即有類似作法,改善河道環境,導入景觀綠美化創造優質休憩空間。(北部官邸旁水環境生態改善工程:https://www.gold-joint.com/applicationsdetail_tw.php?id=28)

採用綠色工法,自然環境更和諧

以往的建設手段常運用硬體設施作為邊坡、河岸整治手法,但現今提倡建設回復力的環境下,可以發現很多硬體建設雖說仍具相當的整治功能,但經歷過災害後,往往需再次強化或重新建設。採用具綠色內涵做法時,其順應自然,著重於永續管理的特點,更加友善於現今工程環境。想了解更多訊息,歡迎到我們綠色工程案例網頁有更多詳細的介紹。(綠色工程案例:https://www.gold-joint.com/applications_tw.php)

【小編的話】

透過疫情帶來得影響,社會發展腳步暫緩,人們得以重新審視曾經習以為常的做法,如今是否還適合?本次與您分享部份藍色、綠色基礎建設考量方向,如您有其它想法或想了解綠色工法資訊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誠摯的期待您的來電。
參考資料來源:
* (經濟部水利署-節水紀實 第029期)
* 韌性水城市評估參考手冊

E-mail : sales@goldjoint.com.tw TEL : 04-2659-5926#3232 廖小姐